白帝城最高楼

白帝城最高楼朗读

城尖径昃旌旆愁,独立缥缈之飞楼。

峡坼云霾龙虎卧,江清日抱鼋鼍游。

扶桑西枝对断石,弱水东影随长流。

杖藜叹世者谁子,泣血迸空回白头。

译文

尖峭的山城,崎岖的小路,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。就在这样的地方,孤孤单单、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。

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,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;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,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。

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,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。

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?血泪飘洒空中,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。

注释

余英时《唐诗选》:城依山建筑(《上白帝城》所谓“城峻随天壁”),沿坡向上筑到山顶,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,所以有“尖”处,“城尖”就是山尖。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(斜)的。旌旆:旌旗,旆(音佩),本义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。

萧涤非注:缥缈,高远不明之貌。楼高势若飞,故曰飞楼。

坼(chè),裂缝。霾(mái),指云色昏暗。龙虎卧,形容峡坼云霾。

日抱:指日照。鼋(yuán):大鳖;鼍(tuó):鳄鱼。

扶桑,见《说文》:“扶桑,神木,日所出也”。断石,指峡坼。

杖:拄(杖)。藜:用藜茎制成的手杖。谁子:哪一个。

泣血:形容极度哀痛,语出西汉李陵《答苏武书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26-227

2、丁宁 .杜甫七律全注 :北京大学 ,2012 :124-125

白帝城最高楼创作背景

  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)春未夏初,杜甫从云安迁居夔州,开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,也进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。白帝城在夔州东面,坐落于山头上,面临长江,杜甫初到夔州,登楼眺望,感慨无限,作《白帝城最楼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海兵.杜甫诗全集详注.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出版社,2000:277-278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浮云岭外色,落日旅中心。辛苦问淮水,客愁孰浅深。

()

作字腕中百斛,吟诗天外片心。

习气吹剑一吷,病躯垂堂千金。

()

汉诗十九首,不复辨名氏。苏李及枚乘,伯仲之间耳。

当时尚词赋,六义谁作意?虽非大雅言,颇有风人致。

()

远归从此别,亲爱失天涯。去国频回首,方秋不在家。
鸣蛩闻塞路,冷雁背龙沙。西次桑干曲,洲中见荻花。

()

闻说学诗如学仙,怪来诗思渺无边。自怜犹裹痴人骨,岂意妄得麻姑鞭。

曾似千军初入阵,清于三峡夜流泉。只今老钝无新语,枫落吴江恐误传。

()

岂有裘和葛,冬春共一囊。新裁拣入市,败枲任堆床。

已自甘由缊,谁堪裛蹠香。我私忍便弃,慈母泽难忘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