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乐·池上纳凉

清平乐·池上纳凉朗读

译文

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,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。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,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。

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,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。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,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。

注释

清平乐(yuè):词牌名,取用汉乐府“清乐”、“平乐”两个乐调命名。双调四十六字,八句,上片四仄韵,下片三平韵。

清话:清新美好的意思。

销夏:消除暑气,即纳凉。销一作“消”。

蜡炬:蜡烛。

桃笙:竹簟。据陈鼎《竹谱》载,四川阆中产桃笙竹,节高皮软,制成竹席,暑月寝之无汗,故人呼竹簟为桃笙。

熟罗: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。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,故有熟罗、生罗之别。

一霎:一会儿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温庭筠.婉约词 豪放词:万卷出版公司,2010:第129页

2、郭彦全.历代词今译:中国书店,2000年:第699页

清平乐·池上纳凉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创作于清宣宗道光初年(1821年)。项鸿祚自幼天资聪援,善于著文。他填词很讲究音律,虽内容大都是伤春悲秋之作,然却以古艳哀怨的词风著称于世,在写作技巧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。这首词作是词人借描写夏夜在庭院纳凉的情景,抒发出几分对人生的哀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田军,王洪.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:光明日报出版社,1990:第1309页

2、钱仲联.清词三百首:岳麓书社,1992:第233页

项鸿祚

项鸿祚(1798~1835)清代词人。原名继章,后改名廷纪,字莲生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,两应进士试不第,穷愁而卒,年仅三十八岁。家世业盐筴,巨富,至君渐落。鸿祚一生,大似纳兰性德。他与龚自珍同时为“西湖双杰”。其词多表现抑郁、感伤之情,著有《忆云词甲乙丙丁稿》4卷,《补遗》1卷,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。 ...

项鸿祚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岂有千里心,所戚惟穷老。屡鞭腹自饥,蹢躅悲荒草。

()

垤鹳何翩翩,颇与鹤同类。秦人罗致之,怜爱无不至。

固无警露姿,实有乘轩贵。羽毛已鲜泽,习性亦骄恣。

()

爱尔山城隐,柴门对县衙。

酒资千亩苎,生计一园瓜。

()

对酒烟霞晚,裁诗天地秋。坐闻松籁迥,行爱桂岩幽。

大泽龙蛇远,荒台鹿豕游。向来南海尉,辛苦事嬴刘。

()

借得渔乡住,蟾光忽满轮。金波随短棹,银汉有通津。

几度中秋月,今宵自在身。一尊消得醉,眼底欠诗人。

()

忽忽春光暗里催,道心生处夜闻雷。十年旧恨都成梦,一夕新愁尽化灰。

灯影照来将老鬓,雨声吹入未残杯。东风莫遣林花落,记得樱桃昨夜开。

()